• 1
  • 2
  • 3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 19
    2023-07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6);其中,住宅投资44439亿元,下降7.3%。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15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7083万平方米,下降6.9%。房屋新开工面积49880万平方米,下降24.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6340万平方米,下降24.9%。房屋竣工面积33904万平方米,增长19.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04万平方米,增长18.5%。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7%。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0%。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797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国内贷款8691亿元,下降11.1%;利用外资28亿元,下降49.1%;自筹资金20561亿元,下降23.4%;定金及预收款24275亿元,下降0.9%;个人按揭贷款12429亿元,增长2.7%。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6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06。 表 1 2023 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指标 绝对量 同比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58550 -7.9 其中:住宅 44439 -7.3 办公楼 2332 -7.6 商业营业用房 4205 -17.4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791548 -6.6 其中:住宅 557083 -6.9 办公楼 31521 -5.6 商业营业用房 69190 -9.2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49880 -24.3 其中:住宅 36340 -24.9 办公楼 1353 -20.2 商业营业用房 3374 -24.6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33904 19.0 其中:住宅 24604 18.5 办公楼 1019 16.9 商业营业用房 2475 5.2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59515 -5.3 其中:住宅 51592 -2.8 办公楼 1269 -18.8 商业营业用房 3008 -20.5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63092 1.1 其中:住宅 56639 3.7 办公楼 1728 -18.6 商业营业用房 3185 -17.7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64159 17.0 其中:住宅 31006 18.0 办公楼 4756 22.5 商业营业用房 13992 13.2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亿元) 68797 -9.8 其中:国内贷款 8691 -11.1 利用外资 28 -49.1 自筹资金 20561 -23.4 定金及预收款 24275 -0.9 个人按揭贷款 12429 2.7 表 2 2023 年上半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地 区 投资额 (亿元) 同比增长 (%) 住 宅 住 宅 全国总计 58550 44439 -7.9 -7.3 东部地区 34575 25477 -2.7 -2.1 中部地区 11634 9490 -8.4 -7.2 西部地区 10827 8293 -19.4 -18.3 东北地区 1513 1179 -20.8 -22.7 表 3 2023 年上半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 地 区 商品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销售额 绝对数 (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 (%) 绝对数 (亿元) 同比增长 (%) 全国总计 59515 -5.3 63092 1.1 东部地区 26906 1.4 38761 7.1 中部地区 15811 -11.3 11763 -9.0 西部地区 14817 -10.9 11107 -6.0 东北地区 1981 6.0 1461 -0.8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2.统计范围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法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 5.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6.同比增速说明 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已公布的同期数据之间存在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主要原因是:(一)加强在库项目管理,对退房的商品房销售数据进行了修订。(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数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改正。(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非房地产开发性质的项目投资以及具有抵押性质的销售数据。 (出处:国家统计局)
  • 19
    2023-06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5701亿元,同比下降7.2%(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6);其中,住宅投资34809亿元,下降6.4%。 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795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48475万平方米,下降6.5%。房屋新开工面积39723万平方米,下降22.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9010万平方米,下降22.7%。房屋竣工面积27826万平方米,增长19.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194万平方米,增长19.0%。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464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商品房销售额49787亿元,增长8.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9%。 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1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5.9%。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5958亿元,同比下降6.6%。其中,国内贷款7175亿元,下降10.5%;利用外资13亿元,下降73.5%;自筹资金16267亿元,下降21.6%;定金及预收款19878亿元,增长4.4%;个人按揭贷款10354亿元,增长6.5%。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5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56。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2.统计范围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法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 5.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6.同比增速说明 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已公布的同期数据之间存在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主要原因是:(一)加强在库项目管理,对退房的商品房销售数据进行了修订。(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数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改正。(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非房地产开发性质的项目投资以及具有抵押性质的销售数据。 (出处:国家统计局)
  • 01
    2023-06
    央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5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8.8%、54.5%和52.9%,低于上月0.4、1.9和1.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恢复发展基础仍需巩固。 据了解,5月份服务业稳步恢复。受消费需求加快恢复等因素带动,今年2-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本月指数虽回调1.3个百分点至53.8%,仍高于上年同期6.7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恢复态势。 从行业看,在五一节日效应带动下,旅游出行、线下消费等较为活跃,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新动能行业发展向好,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持续高于服务业总体水平。同时,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收缩区间,行业景气水平下降。 此外,建筑业高位回调。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低于上月5.7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1%,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持续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建筑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 31
    2023-05
    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租赁市场如何发力?促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加快建立,从租房品质、长租服务、市场规范等方面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租赁业务中寻找新的增长空间,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探索住房租赁REITs模式等,正成为探索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方向。 租购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近年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和制度建设明显加快,租房市场迎来诸多可喜变化。 据贝壳研究院租赁分析师黄卉观察总结,从市场交易端来看,租客的议价能力提升,成交周期拉长、降价成交占比持续扩大;从市场需求端来看,95后00后逐步成为租赁市场主力,对品质服务的需求提升,家庭型租客对于机构化、分散式大户型产品需求增强;从市场供给端来看,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机构房源快速增加、分批入市,多地鼓励业主将闲置房屋出租;从租赁机构端看,随着监管政策不断细化,租赁机构经营逐渐规范,市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机构化经营模式趋于成型。 重购买,轻租赁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步被打破。租购并举、先租后买的住房消费模式正在形成。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记者,以广东省为例,本地住房租赁市场较为活跃,该省城镇家庭户中居住在各类租赁住房的比例约为50%,近年来这一比例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租赁市场日趋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广东省租赁住房1800万套(间)以上,其中,广州、深圳、佛山实际租赁住房规模已超过自住的商品住房规模。 近年来,租赁需求在增加的同时,短租需求不断演化为长租需求,这其中既有新进入城市的新市民和年轻人,也有长期打工、长期租赁的农民工及家庭,还有从租房到买房转换周期较长的长租者,租赁人群、租赁模式趋于多元化。李宇嘉表示,在珠三角城市调研发现,年轻人、新市民租赁需求开始稳定,并逐渐接受长期租房。 黄卉表示,先租后买正成为租客居住选择的重要路径。随着近几年住房租赁市场不断出清、市场监管力度提升、机构化品质服务增加、租赁房源供给多元化,租客对于租房的意愿度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租房家庭户占比约为21.1%,较德国、美国等租赁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仍有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流动人口规模有望逐步扩大,核心一二线城市租房人口比例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城市住房租赁需求将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保租房供给不断加大 当前,市场上的租赁住房主要以私人出租房为主,租赁关系不稳定、租赁供需错配等现象存在。从长远来看,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政府补位作用不容忽视。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保障性租赁住房已成为未来解决大城市住房难题的着力点。专家介绍,与此前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相比,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几个明显的政策特点。 首先,公租房主要保障对象是城镇住房、收入双困难家庭,而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是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坚持小户型、低租金。原则上,户籍所在地、收入水平这些公租房的传统准入标准,都不会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限制。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表示,比如,刚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可能不符合公租房的收入准入标准,但住房存在困难就可能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 其次,公租房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或发放货币补贴,而保障性租赁住房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多方参与,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经营主体。土地来源渠道也更多样化。徐跃进说。 最后,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强于之前各类保障性住房。尤其在金融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申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首次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纳入公募REITs试点行业范围,2022年首批4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成功获批上市,打通了长租市场的融投管退闭环运作模式。黄卉说。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筹集建设保租房870万套,其中人口净流入较多的40个重点城市计划筹集保租房650万套。2021年至2022年,全国已筹集建设保租房约360万套,十四五目标完成率约40%。 住建部在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间)。可见今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方面有利于改善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环境,促进住房公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徐跃进表示。 长租房形态持续丰富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已初具规模。十四五期间,保租房等租赁住房供应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租赁住房的品质也将逐步提升。在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连续监测的16个热点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在2022年的平均出租率均达到90%以上,租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这些都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长足发展密不可分。 政策的不断完善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租赁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即以品质供给为基石,由金融推力多元主体两轮驱动。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然告诉记者,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机制的完善,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由于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多层级、广规模的特点,开发及运营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有助于在不同的城市,有针对性提供适配当地需求的产品。 从供给端的多元参与度来看,近年来,地产系、中介系、金融系等各类企业布局住房租赁业务的积极性明显提升,长租公寓产品线逐渐丰富,住房租赁市场环境与产品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在保租房支持政策推动下,市场化长租公寓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保租房的建设运营中来。 据了解,万科从2015年开始探索长租公寓业务,2016年将全国的青年长租公寓品牌统一为泊寓,目前在33个城市运营管理长租公寓21.5万间,开业16.7万间,累计服务超60万人;2016年,龙湖集团推出集中式长租公寓品牌龙湖冠寓,截至2022年末,冠寓在全国范围内开业11.6万间,管理规模超过16万间,累计服务近50万人;此外,华润有巢已有1.1万间房源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瓴寓国际有1万套开业房源计划申请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 据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开业房间规模中约有21%纳入当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环比上涨了5个百分点,规模合计为170322套(间)。 针对不同群体,构建多层次的租赁住房产品体系,才能更好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不同群体的租住需求。以泊寓为例,在武汉的汉寓都市共有6栋楼、1416套房,户型除开间外,还涵盖共216套家庭式公寓,由武汉城建集团和万科泊寓联合运营。 青年公寓、租赁式社区、宿舍型公寓这三类以新市民和青年人为主要客群的产品,都会有相当一部分项目进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行列。中高端公寓面向的客群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租金水平高、项目出租率和续约率能稳定在较高水平,基本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赵然表示,未来可以进一步释放租房人群的消费潜能,形成租住+投资租住+消费的多元场景。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量的逐渐增加,大量新市民、青年人的居住需求可通过租赁市场得到解决,购房不再是急不可待的事,住房销售市场中刚性购房需求的释放节奏或将放缓,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更趋平稳,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有望真正实现。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 方)
  • 17
    2023-05
    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2023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显示,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4亿元,同比下降6.2%;商品房销售面积376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商品房销售额39750亿元,增长8.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进入4月份以来,随着前期积压住房需求释放,部分城市市场热度有所下降、市场预期有所下调。尽管房地产市场需求出现恢复迹象,但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建设仍在下降,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和改善民生,仍需要继续努力。下阶段,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显效、市场预期好转,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房地产开发投资跌幅继续扩大 具体来看,在 房地产开发投资 完成情况方面,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4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住宅投资27072亿元,下降4.9%。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标恶化需要警惕。其反映了房企的供给端扩张能力并没有恢复,客观上要求后续继续提振销售数据,同时强化各地营商环境的改善。 此外,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712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42968万平方米,下降5.9%。房屋新开工面积31220万平方米,下降21.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2900万平方米,下降20.6%。房屋竣工面积23678万平方米,增长18.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396万平方米,增长19.2%。 从 到位资金 情况来看,受到市场销售改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5155亿元,同比下降6.4%,降幅比1-3月份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6144亿元,下降10.0%;利用外资12亿元,下降69.6%;自筹资金12965亿元,下降19.4%;定金及预收款15925亿元,增长4.0%;个人按揭贷款8222亿元,增长2.5%。 商品房单月销售大幅下降 商品房销售 方面,累计数据继续改善,但单月销售情况却出现大幅下降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76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商品房销售额39750亿元,增长8.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8%。 从单月销售情况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拆分后测算,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690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8.09%,同比下降11.83%。商品房销售额9205亿元,环比下降39.02%,同比上涨13.17%。 在严跃进看来,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数据继续改善。同时商品住宅指标总体上走出负区间。尤其是住宅销售市场,该指标连续两个月为正。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激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的工作积极有效。鉴于近期有市场走弱迹象,各地要重视继续提振销售端指标。 库存 方面,连续两个月保持下降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4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为314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4%。 房价 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计算,1-4月份全国商品住宅均价为10562元/平方米,涨幅为11.1%。严跃进认为,当前房价涨幅相对大,和各地放松限价政策、销售端改善、房企调整定价策略等因素有关。另外,从实际感受看,部分地方存在炒作房价倒挂盘,各地要严管此类现象。
13377194698
 
在线QQ客服